|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安陆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实名注册
x
李白第一次远游基本上沿着长江前行。出三峡后,最初游历了现在湖南省的长沙、岳阳等地,泛舟于洞庭湖。然后再往东游,足迹踏遍金陵(今江苏南京)、扬州、会稽(今浙江绍兴)等地,然后北上,到现在的河南省兜了一圈。此后不久,李白到了湖北安陆,在那里成了家,定居了大概有10年之久。
李白在长江边留下的诗歌
荆门山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李白25岁前没离开过四川,四川是典型的山区,所以后来李白还写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样的句子,就是说四川山多,山高路陡,难走。李白这次乘船一路向东,过了荆门山以后,景象就完全不一样了,他生平第一次看到平原,感到非常新鲜:山逐渐消失了,平原出现了,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玉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但是李白最后写道: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九江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725年,李白还去了洞庭湖游览,可是泛舟洞庭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或被人殴打致死)。李白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上,号啕大哭,“泣尽继之以血”。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真是无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安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心在东南之游之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李白来到了庐山,在此作下这首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太阳照着云雾缭绕的香炉峰,呈现出紫色的景象,抬头远望,庐山瀑布就像是一条白练垂挂在山川之间,奔腾跳跃、腾空直下的瀑布有千尺长,让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之上倾泻下来。大好河山有时确实能让人暂时忘掉忧愁。
天门山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725年,李白的船来到了安徽境内。天门山在安徽境内,隔江对望,像两扇门一样。李白站在船上,从船上看天门山,仿佛天门山是被长江的巨浪冲开的一样。这首诗写得非常动感,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联系前面的《峨眉山月歌》,我们可以发现李白终于走出了四川,他内心有一种投向更广阔世界的喜悦(古人大部分只待在一个地方,终老一生。像李白这样仗剑远游的,少之又少。)
扬州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一路往东,726年的时候,他已经到了六朝古都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李白虽然不是什么“政要”,没有一官半职,但是诗名在外,“粉丝”特别多。金陵的儿女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当李白告别金陵时,朋友们殷勤相送,难舍难分。李白离开金陵后,走水路前往扬州。扬州在当时算得上是一个“国际大都市”,是唐朝最重要的港口城市。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在扬州“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日子过得非常惬意。可是,接近秋天,李白生病了。卧病他乡,又想到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不免开始思念家乡了。
《静夜思》就是26岁的李白在扬州的一个旅社里写的。对于这首诗,争议最多的就是这个“床”了,有的认为这个“床”就是睡觉的床,有的认为这个“床”是指“窗”,有的认为是当时的一种可以折叠的椅子,叫“交床”,有的认为是“井台”。不管是什么,当时夜深人静,李白睡不着觉是真的。他为什么睡不着觉?想家啊。
武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726年,李白开始往西走了,也就是往回走了。虽然是往回走,但也没有回家,因为他觉得出来快两年了,功也没成,名也没就,不好意思回去。所以他往回走到湖北,就停留下来,寻亲访友,拜访名士,其中包括孟浩然,那个写“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孟浩然。
727年,经朋友的介绍,李白去了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其实也谈不上娶,就是当了个上门女婿。李白之所以愿意做“上门女婿”,一是因为两年多漂流在外,他也想尽快找一个安身立脚之处,二是因为他所要娶的女子毕竟也出自名门望族,新娘的爷爷是前朝宰相,说不定能助他一臂之力。在婚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李白都生活在他老丈人家里,并且生了一儿一女。
730年,也就是李白婚后3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扬州了,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在岸边,望着船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就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