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安陆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祠堂,
1 w$ x6 U+ [" d6 ^ O; m u& P是大地上鲜活的遗存,+ S1 N0 y8 ]8 Q. E
是正宗的中国“国粹”,7 Z9 W) M1 f$ X* m
是一方方最独特的“中国印”。
# j! i+ _6 U) l$ A9 ?6 N1 S' E& M在那里,相同姓氏的人,
4 z% M9 _4 X8 N' y9 _都能寻找到自己的根,都能看到自己的“胎记”。
, V( A1 F0 z) e: X今天,小编就带你们了解了解安陆张氏祠堂~1 K$ e6 B" x! D* E$ M' Z
安陆张氏祠堂* | ]- W5 `* X- Z3 Q" @/ R2 J
张氏祠堂位于安陆市赵棚镇赵棚街东一公里处,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张氏祠堂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安北地区的第一个独立支部创建旧址。5 {) ^2 \8 r/ K- ]2 t) B$ E
1926年,北伐军鄂军第一师第四团占领安陆。国民党在省立第八中学校政厅(汉东书院前厅)成立了中国国民党安陆县党部执行委员会,国民党员中,郭道同任组织部部长;江季卿、雷武存任监察委员。共产党员中周继英任常务委员;盛辅卿(接官人)任工人部部长;侯润生(赵棚人)任农民部部长;明玉书任宣传部部长。10月,共产党员丁超群以省党部农协特派员的身份,奉命到安陆指导农民运动。不久,周继英以国民党安陆县党部常务委员的合法身份,召集盛辅卿、侯润生、明玉书等人,在省立第八中学(现紫金路小学)校政厅正式成立了中共安陆县委秘密支部。$ {% S3 q" M5 h- ]
1 Y% }5 s+ g$ d) v$ v: }- E0 R在国共两党合作领导下,安陆的农民运动有声有色。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全县五个区、八个独立乡纷纷成立了农民协会,会员达9400余人。1927年2月,安陆县农民协会成立,农运发展更快,全县10个区、145个乡建立了农民协会,会员近4万4千人。安陆北部地区的农民运动主要集中在接官、赵棚一带,开展得如火如荼。
+ n' u' _" ^. ]7 g) I: Y' v1927年4月至7月,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大革命失败。周继英在巡店第64支部领导“安南”武装暴动流产被捕牺牲。盛辅卿、侯润生在安北起义失败后也相继就义。一部分起义骨干被迫转移他乡或潜入地下。
$ Z) x" x( }' K0 j+ W
$ s4 m$ I5 s- d0 V$ [0 x. N& x6 \1938年4月,中共鄂中特委派萧松年、王环(女)、肖依黎、童世用、陈琳川等八人到安陆以农村合作事业办事处为依托领导、恢复党组织工作。10月,在黄麻起义中受伤的汪立波奉命到赵家棚一带进行抗日革命活动。他辗转来到赵棚,以张家冲为中心秘密发展共产党员,再次点燃了星星之火。
8 d2 h% l" K% S6 ^1939年2月,汪立波在张氏祠堂建立了中共张氏祠堂党支部,下设五个党小组,党员30余人。这是抗日时期安北的第一个独立党支部,为安北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9年6月,陈少敏率领新四军信阳挺进队两个中队和新四军竹沟留守处干部共200余人到张家冲与李先念会师,将鄂中、豫南的共产党武装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2 Y! i% X; p7 i( O, y
+ ^) k7 H! T% m) F! I7 K- P张氏祠堂本是张氏宗族的祭祖祠堂,面对倭寇的入侵,张家冲的人民大义凛然,放弃小家顾国家,众志成城,为中华民族的抗战做出了贡献。
2 I5 l/ R+ O- x# F- Z' P3 p# m6 O1982年,安陆县人民政府将张氏祠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3月,张氏族人筹资100余万元修复了张氏祠堂。这片土地及张氏祠堂,将永远载入历史的史册。 |
|